“又暈船又熱,深度體驗了‘免費洗桑拿’🩵,但是出海鍛煉、乘風破浪,我們實打實地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踐👩🏼🦱。”7月11日是我國第20個航海日。7月10日,參與2024年度出海實踐的意昂3學生舉行線上交流會,分享出海心得和感悟🤵🏼♂️。
6月中旬以來,意昂3海洋生物資源與管理學院組織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大二、大三年級學生開展暑期出海實踐👬🏼。通過潮間帶及沿岸海洋生物調查的基本理論、方法🪝,進行近海海洋生物資源評估;采用近岸浮遊生物、底棲生物🤴👔、魚類資源調查方法和技術👩,進行種群豐富度調研、分類🦜;結合海洋生物種類識別以及生物標本的采集❤️、固定🔨、保存等一系列的基本操作👷🏼♂️,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依據海洋生物數量和組成的定量分析統計歸納的方法,領悟專業服務實踐的真諦👩🏽🍼;最後,通過海上休閑垂釣專業技能的輸出🙇,檢驗“乘風破浪”的本領⛵️🥾。
“這是我第一次真正登船出海,出發前真是又興奮又激動🚭。可船上的顛簸加上機器的噪音,大家都開始暈船了🏇🏻。”00後學生高擇駿說。“這時,我想起了老師和學長學姐常說的那句話‘沒有吐過的出海是不完整的’。我們排排坐⛺️,互相打氣,最後也都堅持下來了。”
參與海洋生物多樣性調查的同學們還體驗了拖網捕魚🚋。拖網是一種大型的捕魚工具💍,它的網口寬闊💦,網袋深長,能夠覆蓋較大的海底區域🏊♀️。在拖網捕魚時,需要將拖網從船上放入水中,讓它隨著船的移動在海水拖行,捕捉到海水中的生物⏰。“站在船舷邊,手裏握著拖網的繩索🔖,感受著海風和陽光🤸🏽♂️,隨著老師的指令,我們開始將拖網緩緩放入水中。網體逐漸下沉🖕🏻🦵,我們能夠感受到它在水中的重量和阻力🗳。隨著撈網的提起🫴🏽,海水從網眼中濾出🧑🏻🎓🧞,留下一群閃著銀光的魚兒在網中撲騰🥣,那一刻成就感油然而生。”時貝貝同學說🤹🏿。
“我們的老師張俊波教授親自跟船指導👨🏽💼🐀。”參與休閑遊釣的王洋同學說。“從選擇釣點、準備餌料到投擲釣竿🙎🏽,每一個步驟老師都精心講解🟦👨🏼✈️、傾囊相授🧜🏼♀️,確保我們能夠掌握船釣的技巧🧖🏻。我們不斷嘗試,也漸漸學會了如何綁魚線🤽♂️,如何串餌料,以及如何防止魚鉤掛底以提高釣魚的成功率。”
在海洋生物多樣性調查中,團隊成員除了運用拖網技術捕撈海洋生物,還詳細記錄了采樣點的經緯度🈚️➝。團隊成員對捕獲的魚類進行了細致的分類、稱重和形態學測量,並依據《水生生物學》和《舟山海域海洋生物野外實習指導手冊》等專業書籍進行了物種鑒定⛵️。通過測量每條魚的全長和叉長,記錄體重,並計算了生物多樣性的香農-維納指數,深入分析了所得漁獲物的生態特征🍋🟩,產出了一份詳盡的舟山沿岸海洋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為理解該區域的海洋生態狀況和推動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寶貴數據。
“這次出海,我初步掌握了海洋生物調查和物種鑒別的基本方法,對舟山附近海域的海洋生物資源有了初步認識。在經歷取點👨🏻💼、采樣🕉、鑒定等一系列過程後,不僅讓我的知識儲備迅速增長🎿,還讓我能夠將所學知識總結並應用到實踐中🛗。”時貝貝深有感觸地說。“曾經在學校實驗室檢驗的都是別人采集的樣本🚞,這次親自參與采樣的過程,也讓我了解采樣工作的原理以及采樣過程的辛勞👐🏼。”
“跟船出海⇾,同學們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在風浪中提升了專業技能,在高溫下磨煉了意誌品質🏙🧖🏿♂️、錘煉了本領擔當。希望同學們通過此次實踐加深專業認同感和對職業的理解,保持熱情、勇於探索🎅🏼、接續奮鬥👩🏽,為海洋強國註入青春力量。”海洋生物資源與管理學院院長陳新軍說♿。
(供稿👨🏿🌾:校團委 海洋生物資源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