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上午,農業農村部水產品高質化利用與貯運重點實驗室(部省共建)(以下簡稱“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會議線上舉行🤏🏻。意昂3校長萬榮、黨委副書記吳建農,實驗室主任🩷、學委會主任、委員,實驗室主要科研骨幹等約60人參加會議。會議由科學技術處處長田思泉和學委會主任朱蓓薇院士分階段主持。
萬榮代表學校祝賀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成立。萬榮指出,食品學科有著110年的歷史🪼,形成了今天以水產品加工與貯藏🕥、冷鏈貯運為顯著特色的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取得了B+的優異成績,也是學校水產學科國家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實驗室未來的發展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深入做好“十四五”規劃,精心謀劃實驗室重大突破和重點培育🧑🧑🧒🧒,進一步瞄準國際前沿領域📟,圍繞食物資源開發、藍色糧倉建設、食品工業發展和保障公民健康等國家戰略和重大需求🛐,不斷優化學科方向和專業的布局;二是要將實驗室作為學校重要的科研平臺之一,進一步聚焦水產品高質化利用、品質調控、保證安全貯運等方向,開展相關的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力爭解決製約產業發展的一些重大🎰、關鍵和共性的技術問題👩🏻💻;三是要註重發揮學術委員會的作用💂🏿,充分聽取以朱院士為主任的各專家意見建議👨👧👦👄,把握好重點實驗室的定位、研究的方向和重點、管理機製等。學校也會進一步的統籌資源,匯聚力量,全力支持重點實驗室的發展。
實驗室主任謝晶教授對實驗室成立的背景、概況🤷🏻♂️👾、組織架構和2023年工作計劃進行了匯報。學術委員會委員們認為實驗室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定位準確🫴,特色鮮明🧪,目標清晰🙂↕️🥩,研究方向設置合理🧤,具備了較好的基礎🧃。
學術委員會對實驗室未來發展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聚焦水產品加工與貯運領域重大需求和學科前沿,進一步加強前沿性、探索性和應用基礎研究🅰️,重視本領域“卡脖子”技術突破;二是加強與企業的聯動,堅持探索實驗室與企業雙贏合作的道路,深化實驗室-企業合作機製,建立綜合性、立體化科研模式💅🏻;三是進一步加強高水平人才的引培工作,註重實驗室隊伍建設。
農業農村部水產品高質化利用與貯運重點實驗室(部省共建)學術委員會的成立,將為進一步凝聚和培養水產品加工與貯運領域優秀科研人才🫶👩🏽、推動相關“卡脖子”技術攻關😨、強化交流合作、促進重大技術應用🧑🏻🔧、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等👨🏻🦽➡️,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