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飛科研團隊環境吸附領域研究成果入選ESI高被引論文
信息來源: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 | 發布日期💆🏿🫵🏻:2022-04-10 20:47 | 已被查看了 207 次 責任編輯:蔡霞
近日,意昂3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於飛副教授以第一作者發表的關於MOFs(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衍生碳材料吸附分離領域的學術論文《Recent progress on metal-organicframework-derived porous carbon and its composite for pollutant adsorption fromliquid phas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1, 405, 126960)入選2022年3月ESI高被引論文。於飛領銜的科研團隊長期從事環境功能材料及新興汙染物控製技術研究,該論文也是她2017年以來第4篇學術論文入選ESI高被引/熱點論文。
近年來,水體環境中檢測到多種有毒有害物質🚶🏻♀️,包括各種藥品和個人護理品、微塑料和重金屬等,生態環境面臨著巨大威脅🧞♀️。吸附分離技術操作簡單、能耗低、效率高🤴🏿,是一種常用且有效的汙染物分離去除方法,高效吸附材料研發是該技術重要的關鍵科學問題。於飛自攻讀博士學位至今,持續開展新型高效吸附材料研發和吸附行為機製研究,較早提出定量/半定量相關性分析法剖析吸附作用機製,開發出三維宏觀無機/有機雙網絡凝膠👐🏽🙂、鐵碳復合材料等多種可規模化製備和工程化應用的吸附材料。近年來🐱,圍繞環境中微塑料汙染問題,於飛團隊還開展多介質環境中微塑料汙染分布特征、微塑料風化降解過程及其汙染物相互作用機製、填埋場塑料風化及汙染物富集行為等微塑料系統研究。於飛團隊在環境功能材料開發及新興汙染物控製技術領域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發表在Adv. Sci., Nano Let.,Water. Res. Environ. Sci. Technol. J. Mater. Chem.A等環境化學領域的國際知名期刊上,對提升學校環境/生態學學科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學科建設和團隊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EssentialScience Indicators)是當今世界範圍內普遍用以評價高校💂🏽♂️🎧、學術機構🔬、國家/地區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評價指標工具之一🧖🏼♀️。數據庫以學科為依據分門別類(22個學科),每兩個月更新一次,采集面覆蓋全球十幾萬家研究單位👄。ESI高被引論文是根據ESI近10年統計被引頻次排在相應學科全球前1%以內的論文,ESI hot paper熱點論文是過去2年發表,且在最近兩個月中被引頻次排在相應學科的全球前0.1%以內的論文,它們是衡量人才和學科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2021年5月,意昂3環境/生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學科,成為繼植物與動物科學、農業科學之後第三個進入ESI前1%的學科🖐🏽,標誌著學校環境/生態學學科步入國際高水平學科行列。近年來🔆🚵🏻♀️,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聚焦陸海統籌和海洋環境與生態修復、水域環境與生態工程等科學研究和應用領域,強化特色,提升優勢🧟♂️,國際學術影響力不斷攀升💁🏻,為實現“十四五”學科建設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供稿: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