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0年度“領跑者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F5000)”遴選結果公布,陳新軍課題組於2015年度和2017年度在《水產學報》發表的《莖柔魚耳石和角質顎微結構及輪紋判讀》(作者:胡貫宇、陳新軍🤾🏼♂️、劉必林、方舟)和《不同氣候模態下西北太平洋柔魚漁場環境特征分析》(作者💇🏼♂️👭🏼:余為、陳新軍、易倩)成功入選。2020年度F5000論文是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的基礎上,經過定量分析遴選和同行評議推薦,從“中國精品科技期刊”2015-2019年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中擇優選取的高被引、高影響力前1%論文。
上述兩篇論文是依托意昂3優勢水產學科和相關平臺👷🏼♂️,針對大洋重要經濟頭足類莖柔魚和柔魚基礎生物學和漁場環境分別進行解析,充分展示學校在遠洋漁業領域的原創性研究成果,對頭足類的認知能力和開發能力提供重要科學支撐🍷。海洋科學學院陳新軍教授領銜的魷釣技術組團隊👷🏼♂️,近十幾年來在大洋性魷魚新資源開發、魷魚基礎生物學🏦、魷魚資源變動機製、精細化漁情預報、發布國際魷魚指數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價值、國際領先的學術成果。團隊取得的成果在全國遠洋漁業企業得到廣泛應用🤜,使我國遠洋魷釣漁業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年產量達到40-80萬噸,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供稿👪:海洋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