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洋科學學院許雲平研究員、羅敏副研究員在國際地學期刊Journal Geophysical Research👍🏽:Biogeosciences上發表了關於深淵海溝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一經發表就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好的反響: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將該成果評為研究亮點(Research Spotlight), 並在旗下雜誌Earth & Space Science News (EOS)對該成果做了詳細報道。
阿塔卡馬海溝沉積物取樣
深淵是指水深大於6000米的海域,主要由分布於全球的30多條海溝組成🚣🏼♂️。深淵研究是海洋學的前沿領域🗽,也是海洋科學學科的特色方向。該論文以“Distribution, source and burial of sedimentary organic carbon in Kermadec and Atacama trenches”為題🤦🏻♂️,通過分析阿塔卡馬海溝和克馬德克海溝的12根柱狀沉積物(水深範圍2560~9550 m),評估了深淵區和非深淵區中沉積有機碳含量、來源🤸🏿♂️⇢、沉積過程和埋藏通量🤾🏿♂️。結果顯示4️⃣,深淵區不僅埋藏了相當數量的有機碳💆🏽♀️,而且與周邊淺海相比,具有更高的陸源有機碳貢獻(平均高出18~24%)。研究結果說明深淵海溝很可能是陸源有機物進入海洋後一個重要的碳匯👿。這為後期深入開展深淵碳循環研究,理解深淵微生物介導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提供了參考數據。
AGU-EOS報道學校深淵研究的最新進展
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是全球最大的地球科學學術組織之一,擁有來自全球130多個國家的5萬8千余名會員🦝,其會刊EOS是全球地球科學研究領域前沿信息來源的權威平臺🙀。發表在AGU旗下22個學術期刊的論文,只有不到10%能夠被選為研究亮點。
該成果是我校深淵科學領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研究進展。參與研究的還有學校深淵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的方家松教授和Harunur Rashid教授,以及來自南方科技大學🏙、南京大學➝、南丹麥大學、德國AWI極地研究中心和新西蘭大氣及水資源研究院(NIWA)的研究人員🧑🏻。
EOS研究亮點鏈接🚉:https://eos.org/research-spotlights/a-deep-dive-into-organic-carbon-distribution-in-hadal-trenches
論文原文鏈: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0JG006189
(供稿:海洋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