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課情況
1. 音樂課的開課情況
2019-2020學年第一學期,開設了《鋼琴演奏基礎》⭐️、《民樂室內樂合奏》👩🏽🏭、《合唱與指揮》和《音樂基礎理論》、《中國民族音樂作品鑒賞》(在線課程)5門課程,任課教師2名(曹原、呂霽虹 )。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開設了《鋼琴演奏基礎》、《民樂室內樂合奏》、《中國民族音樂作品鑒賞》(在線課程)(在線課程)3門課程💅🏿,任課教師2名(呂霽虹、曹原)。《鋼琴演奏基礎》為全校公共選修課,16周,共32學時🤾🏽☝️,本學年《鋼琴演奏基礎》共開設了3個班,選修人數為59人👈🏿。《合唱與指揮》為全校公共選修課,16周🪒,共32學時,本學年《合唱與指揮》開設了2個班,選修人數為71人。《民樂室內樂合奏》為全校公共選修課,16周💅🏻🚣🏻,共32學時,本學年共開設3個班🤜🏽,選修人數共49人。《音樂基礎理論》為全校公共選修課🧑🏼🏭,16周🧑🏽🦱,共32學時,本學年共開設1個班,選修人數共57人。《中國民族音樂作品鑒賞》是學校引進的一門在線課程,為全校選修課🏋🏽♂️。本學年開設2個班,選修人數為112人👂🏼。
本學年共開設音樂類課程5門,11門次🌅,累計選修348人次👨🏻🚒🌔。
2.美術課的開課情況
2019-2020學年第一學期,開設了《靜物素描》、《藝術與審美》(在線課程)、《中外美術評析與欣賞》(在線課程)3門課程🤘🏻,任課教師1名(莊靜)。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開設了《靜物素描》、《藝術與審美》(在線課程)、《中外美術評析與欣賞》(在線課程)3門課程,任課教師1名(莊靜)。
本學年《靜物素描》開設2個班級,選修人數43人。《藝術與審美》(在線課程)開設2個班級,先修人數135人。《中外美術評析與欣賞》(在線課程)開設2個班級💅🏽,選修人數140人🧑🏿🚀🤤。
本學年共開設美術類課程3門,6門次,累計選修318人次。
二、課程教學情況
近幾年,音樂、美術課程的開設為提升我校學生藝術素養做出了貢獻🧑🏻⚖️🧚,教學效果也很好。2019-2020學年,呂霽虹老師、莊靜老師獲得校級“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榮譽稱號。20191📘、20192學期3位教師學生評價綜合排名在全院名列前茅。20192學期呂霽虹📿、曹原、莊靜的學生評教中學院排名分別為第3名🙋🏻♂️、第5名🤿、第6名。
總體而言,藝術類課程的班級出勤率較好,課程的參與度也不錯,認真聽課的學生較多⏸,但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的學生相對較少👨🔧,且平時利用課余時間來練習的學生就更加少了🏝🔓。因此🙎♂️,充分利用上課時間🕳,提高他們的審美參與度,主動學習與思考能力是當前的主要任務👊。本學年,學校引進的在線音樂課程繼續開設,主要的上課方式為學生線上觀看視頻🧑🏿,教師線下對課程相關知識進行答疑🚑。相對其他普通課程而言🤏🏿,在線課程需要學生對軟件操作比較熟悉,也比較考驗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均完成了課程視頻以及直播視頻的觀看,但是在觀看的時間分布呈現兩端集中的形象,也就是課程開始的前兩周,和課程即將結束的兩周觀看視頻的時間和次數非常多📿,中間的時間則比較少同學關註視頻。這說明部分學生觀看視頻是為了完成基本要求,而不是真正通過觀看視頻了解課程內容。
美術類課程在具體教學中結合課程設置分階段地向學生講解著名畫家的理論。在中外美術發展不同時期的歷史背景下,對美術作品所傳達的視覺與觀念加以理解消化,逐步培養和增強學生學習中外美術史的興趣,開闊眼界,並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專業課的學習中去,從而形成自身理性的審美標準和創意思維.因此,更好的、科學的教學法研究非常重要。
音樂類課程學生整體的學習氛圍較好,學生上音樂欣賞課的出勤率不低,但課堂的參與性比較低。這意味著大多數學生還是願意來上音樂理論課🍄,但是沒有課堂參與性、以及主動思考的習慣。這種現象應該不局限於此門音樂課程,這反映出當今大學生學習的一大共性缺點:缺少自我觀點🕹,意味被動接受教師或其他人的觀點🐵。造成這種現象一方面是教師的責任,最大的原因還是學生自己的學習習慣造就的🪿。
三、存在的不足和改善方向
藝術類課程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無可置疑的👡🤵🏿。但是因師資的有限,目前音樂課程🤏🏼、美術課程的開課門類和門次較少🫴🏼,選課課容量較少,兩類課本學年選修學生總共為666人次,雖較上學年有所增長,但學年修課學生人數不到全校在校生3%🧑🏻✈️,無法滿足學生對音樂課⌚️、美術課的需求。
學校和學院已經開始重視藝術類課程的開發和建設⁉️,學校通過設立課程建設項目🌾🫚、教改項目的途徑👨🏿🦰,推進音樂、美術類課程建設;學院通過引進和培訓教師的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本學年通過觀察發現,學生的整體欣賞水平差異較大🚰,大多數學生缺乏較好較統一的審美素養,對於音樂的需求仍停留在淺層,只有極少數尤其是對哲學感興趣的學生能夠對於深入音樂美學的探討予以明顯的興趣,能夠與老師追問和發自內心的暢談,但是這樣的學生少之又少💘。藝術素養是難以通過短暫的課堂內容去改變的,因此目標達成難度比較大🛥。高校的美育課程應當理論化和抽象化,所以還需再尋找更好的切入點🍄🟫。
部分學生選課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少數學生在學習課程中缺乏學習熱情和深入思考👈、理解的動力,幾乎不會主動利用課余時間去深究課程有關知識,多數學生不願將精力較多用於選修課方面,不願意進行課後練習📏。
學生原有的理論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相關知識面普遍比較狹窄🧑🏽⚕️,選課也有一定的隨意性☹️。課堂教學中仍存在老師講授太多,學生參與較少🤵🏼♀️,基本上還是被動接受老師灌輸知識,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的問題🦸🏼♀️。
經過這一學年的上課情況👨🍳、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最終考核成果🦚,並結合對課程性質、目標等的再次解讀,針對我校目前的藝術類教學現狀,提出幾點建議:
1🙋🏼♀️、對學生學習自覺性和學習情況加強監督
結合翻轉課堂的課前視頻學習🎲,非常考驗學生的“自覺性”。學生自覺性差,學習的效果就會下降🕝,進而直接會影響到課堂的直接交流和互動。所以應豐富課程內容🐋,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引導學生進行課前學習👩🏽🏫😳,並及時檢測學習效果。
2、考核方式靈活化♻️、多樣化
在成績評價方式上:考核可以更加多樣化,更加靈活,突出學生的優點。比如可以對學生的資料檢索能力👲🏻、資料鑒賞能力、課堂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文字書寫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分項賦分,中間穿插演講等各種方式進行考察,以達到學在平時、考在平時,把過程與結果放在同等地位的目的。
3🤵🏿、註重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
在教學形式上應註重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將藝術類相關的各類比賽🍴👩🏻🚀、與生動活潑的校園文化活動相互融合📏,以第二課堂形式加強對學生人文藝術修養的培養。結合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建設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教學。
4🎙、註重教學的創新,讓學生多參與體驗藝術和表演藝術👨🏿🔬。
藝術課不同於其他學科🫦,學習內容之間的邏輯聯系不緊密,學習環境和氣氛充滿不確定性,所以教與學都有一定難度,學習效果缺乏保障,因此,學習效果的好壞,往往就取決於教師的教學魅力,或者是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吸引力,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教師能在教學中始終讓學生充滿對藝術的好奇心,學生就會快樂地接受藝術🏞👆🏿、表現藝術🧢;相反,當老師的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既定的模式🧱👰🏽,無論藝術有多麽美,學生也會產生嚴重的“審美疲勞”💚。從分析報告上看🪥,我們教師還需要多多註入精力和心思在教學上,以學生為本👋,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認真對待教學。
5✋🏽、引進更多優質在線課程。在線課程有著非常顯著的優勢🫥,比如學生學習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對較難的知識點可以反復觀看,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時間來學習等🔗。傳統的線下課程主要是老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這種面對面講授的方式對學生的註意力、對知識點的體驗等帶來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學校引進的這種在線課程👨👨👧👦,因為結合線上和線下課堂的優勢🧗,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有效的學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