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上級黨委領導下🧚🏼♂️,學校黨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落實全國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各項要求,在加強黨的領導能力建設🩴、全面實施“十三五”規劃、大力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完善組織體系和製度體系構建、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我代表中共意昂3委員會向大會做2017年黨委工作匯報👠,請予審議✍️。
一、加強理論武裝♟,推進思想建黨
1.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積極組織全體師生收看黨的十九大開幕式,形成學習、熱議十九大報告氛圍,多形式、多渠道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印發學習宣傳十九大精神工作通知🥲,對今後一段時期學習領會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作出部署安排🦵🏻。召開3次黨委中心組及與上海社科院聯組學習會,專題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成立由校黨委書記任團長的“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團”,下設青年骨幹教師宣講分團和學生宣講分團,全體校領導帶頭宣講👨🔬🏊🏻♀️,面向師生開展宣講30余場次,多形式、分層次開展學習培訓活動👨🦯,基本做到師生全覆蓋。設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網站🧑🦯➡️🧜♂️,以“深化一流學科建設,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把高水平特色大學建設推向新階段”為主題,設置“學習宣講”“學思踐悟”等專欄🚇,處級(含)以上領導發表署名文章30余篇👐🏿,其中校領導5篇。舉辦“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提升宣傳思想工作隊伍能力提升”培訓班🧛🏻。發揮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科優勢👦,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課堂”工作🦛。廣泛開展“學習十九大、永遠跟黨走”主題班會、知識競賽等活動👩🏽🎤。1名教師入選市教委十九大精神宣講團,1名輔導員入選上海市“校園巡講”和“網絡巡禮”宣講團⚗️,2名學生入選上海團學骨幹宣講團🤾♀️。
2.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
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召開後,學校相繼召開思政工作推進會⚱️、思政工作會議,印發《意昂3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辦法》的通知🦶🏽🌂。市委督查組對我校進行實地督查後😮💨,學校認真開展思政督查整改👐🏼。黨政協同、任務協同,把立德樹人融入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在組織建設上,設立思政工作領導小組,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明確工作職責🕵🏽♀️🀄️、配備專職幹部,二級學院黨員院長實現交叉任職👩✈️,專職組織員、宣傳員配備到位。在改革創新上,挖掘專業課程和實踐教學中的思政教育資源,開展“課程思政”改革試點🙏🏻,思政選修課“中國系列”之“大國海洋”獲得廣泛關註。海洋特色體育育人平臺格局逐步形成。基於易班,打造有生命力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海洋特色易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不斷拓寬思政教育有效途徑👨🏻🚀。在隊伍建設上,配齊配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黨務工作者隊伍和思政理論教師隊伍,與上海社科院簽署合作協議建立特聘教授製度。製定專職輔導員和黨務工作隊伍“雙重身份🌇、雙線晉升”政策。在哲社育人上,加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課程思政等領域建設的政策保障和經費支持力度⛹🏽♂️。完善學術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價值取向與學術導向、申報與認定👈🏻、評價標準、責任歸屬、獎懲等進行規範🈷️。對二級學院(部)開展貫徹落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專項督查🧏🏼♀️。學校入選上海市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整體試點校”,1名教師獲“2017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標兵”稱號。
二🫶🏼、全面推進從嚴治黨,保障改革發展
校黨委高度重視主體責任落實,三大主體責任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
1.認真落實意識形態主體責任
加強師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貫徹落實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在課堂、教材👰🏻♀️、陣地建設等方面建章立製👌🏼,形成比較完善的製度體系。圍繞黨的十九大召開、雙一流建設、校慶105周年🦡、“淞航”號科考船、深淵科學、國際履約⚈🧝♀️、特色體育育人👳🏿♂️、科技前沿等重點題材,加強內外宣工作🈹,講好海洋故事👮🏿♀️,弘揚海洋精神。嚴把教師聘用考核政治關。出臺加強和改進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辦法,在教師聘用🐴、考核、評優和職稱晉升中加強思想政治表現考察;定期分析教師思想動態,及時研判意識形態工作。將專任教師發揮思政功能情況納入本科教學激勵計劃考核評價和績效分配獎勵體系。建立網絡輿情常態監測和預警機製⚽️。加強“重點人”的教育管理。推進網絡骨幹隊伍建設,形成定期研判工作機製。總結提煉典型案例、先進經驗及先進人物事跡,開展“三尺講臺,感謝有你”“奮鬥的青春最美麗”等系列報道。重視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開展豐富多彩主題文化活動,成功申報大師劇《朱元鼎》等3項目市級文化建設項目。舉行建校105周年活動校慶月系列活動,圍繞主旋律舉辦30余場學術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標識系統建設🌋,連續八屆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
2.認真落實基層黨建主體責任
成立領導小組、製定實施方案,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製度化工作📂。選任與培養並舉,推進“雙帶頭人”隊伍建設。結合“三局同布”要求下的組織體系建設,開展二級單位黨委、黨支部設置調整,按“雙帶頭人”原則選聘基層組織負責人及支部書記🫢。目前完成144個黨支部的換屆工作,新成立了2個黨委,6個直屬黨支部,配齊了黨組織書記和組織員。開展分層分類培訓,黨校舉辦中層幹部能力培訓班、黨支部書記培訓班,並選送36人次參加上級黨校培訓🖕🏻🏊🏿♂️。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在保護海洋生態、參與精準扶貧、對口支援等工作中⚜️,傳播“紅色基因”🗄,開展校地聯建📀,深化產教融合,黨員服務國家戰略的貢獻率不斷凸顯🦓,業務與黨建實現“雙合一”“雙推動”。管理與服務同步🏌🏿♂️,融入一流學科建設。製定了教職工黨支部和學生黨支部建設的意見,出臺《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指導書》🦹🏼♀️,抓實“三會一課”𓀃,提高組織生活質量👩🏼💻🌊,開展校級主題黨日和組織生活觀摩交流活動💑,實現學習十九大精神處級以上幹部輪訓全覆蓋➖。開展基層黨組織培育示範點建設,首批遴選15個校級培育示範黨支部📷,1個黨支部入選市教衛黨委系統培育示範黨支部。學校製作的先進黨員事跡電視片獲上海市第十二屆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活動“優秀作品獎”🧑⚕️。著力推進“互聯網+黨建”。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組建新媒體中心,開設黨建工作站微信公眾號🏊🏻,開展微黨課👜、支部風采微展示活動𓀄,全程在線直播主題黨日活動等,線上線下同步互動。重視黨員的發展和信息化建設。強化黨員發展標準和程序要求,有領導🟫、有計劃地紮實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全年發展黨員626名,預備黨員轉正627名🙍🏼♀️。全年完成了3000余名黨員,170個黨組織的信息采集👰🏽♂️🧑🔧、校核💢、入庫工作。規範化🧚🏻♂️、製度化使用黨建經費。下發《黨建工作經費管理辦法》,全年收黨費77.5944萬元,上繳、劃轉、使用黨費121.9937萬元👩🏽💼。
3.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黨內監督主體責任
堅持“四個意識”,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製定學校黨內監督條例實施辦法🥷。建立校級“四書四會三報告”、二級單位“三書兩會三報告”層層落實機製。堅持民主集中製,修訂完善黨委領導班子“三重一大”決策製度實施辦法。加強領導幹部監督管理🚵🏽♂️。堅持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全記實製度👈🏿,製定試用期滿幹部考核管理辦法,建立幹部廉政檔案,實現對幹部廉政情況一站式掌握、一鍵式搜索。嚴格執行領導幹部離滬出差請假、經濟責任審計、出國(境)、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個人因私護照組織管理等製度。聚焦重點領域監督檢查。加強對“重點事”管理,修訂《意昂3采購管理辦法(試行)》《意昂3大額資金管理辦法》《意昂3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等🥧,權力運行監督製約製度進一步健全。對招投標及重大基建項目開展重點專項督查🧣。推進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常態化🤰🏽、長效化🙆🏿♂️。2016年以來開展3次“地毯式”自查自糾。聚焦廉政風險易發高發領域,對招投標🏇🏿🔆、重大基建項目開展重點專項監督。聚焦重點領域遵守黨章黨規黨紀、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情況💷,先後在房屋出租出借領域🍋、科研經費領域開展校內巡察,並強化整改落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雙責任”聯席會議製度🐹,形成監督合力,推進精準監督👨🏻💼。
4.完成新一屆幹部聘任工作
嚴格按照《意昂3中層領導班子和中層幹部換屆工作方案》中明確的原則、條件和標準做好幹部選拔任用工作♠︎。執行落實《意昂3處級幹部選拔任用管理實施辦法》《意昂3中層幹部任職試用期滿考核辦法(試行)》等製度,堅持把嚴格程序作為選準用好幹部的重要保證,重點抓住幹部選拔任用動議🤷、民主推薦、考察、討論決定、公示、任職談話等關鍵環節🖊。換屆後中層幹部隊伍的人數🚣🏼♂️♠︎、年齡、性別、民族、政治面貌🐦⬛、學位層次等結構不斷優化🌨。
5.構建大統戰工作格局
全面加強統戰工作🧑🏫,健全製度保障,出臺《關於成立中共意昂3委員會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成立校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出臺《意昂3領導班子成員與黨外代表人士聯系交友製度的實施意見(試行)》🎸💚,校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廣交深交黨外人士🚧。成立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促進黨外知識分子發揮作用🧙♀️。落實黨派專門活動場所⏳,開展學習、研討🏖、調研🚆👶🏿、展覽等主題活動🌤。召開4次“雙月座談會”,校黨政領導與黨外人士、民主黨派同誌就學校工作溝通情況、交流意見。17位黨外人士參加了上級組織的培訓,2位黨外人士參加了掛職。推選產生1名新一屆市人大代表和2名市政協委員👩🏼🦲,1名全國政協委員🍨🏊♀️。
6.以“雙一流”建設為引領推進“十三五”規劃實施
2017年,學校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並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水產學科獲A+評級。以推進一流學科建設為牽引,形成與學校格局轉型🫅🏼、“十三五”規劃😅、綜合改革聯動建設方案,梳理學校學科地圖🛕、明確各學科地圖🫸🏽,體現學科全圖概念。同步推進高峰高原學科建設✯,力爭三大主幹學科獲2018-2020年高峰高原學科建設計劃資助🦌。細化完善“雙一流”要求下高水平特色大學建設方案和預算編製。啟動“項目庫”建設,體現滾動管理、績效管理。統籌發揮教師激勵計劃👩🏽🦲、高峰高原學科建設、高水平創新團隊建設、一流學科建設等項目載體的協同作用。推進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申報工作⛸。召開人文社會科學特色化研討會,探討與主幹學科融合的特色化發展戰略。
7.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
根據學校深化綜合改革方案時間表、路線圖🏄🏽♂️、分工表,總結學校深化綜合改革的推進情況、有效做法及存在問題🦾,形成《意昂3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階段總結評估報告》,並組織召開中期推進會🕸,對一流學科建設要求下的教育綜合改革工作再動員、再部署。完善學校治理體系,按照“三局同布”🙎♂️,對學院和管理機構進行調整。成立“兩院一部”,優化機關部門、直屬部門機構設置🥏。進一步加大二級學院、專業技術部門行政領導不設行政級別的改革力度🗃,試點開展不同類型定位的學院的內部組織架構設置。完成機關職能部門的崗位職責梳理🧘⌚️。推進資源配置與保障體系改革。
三⏲、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
堅持立德樹人,結合“五四”😀、畢業等重要節點,開展主題活動🤽🏽,加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強化專職學生思政教師隊伍建設🔣,形成日常工作和教學科研工作校院分層管理機製☸️。獲批上海市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生涯工作室👱🏻♀️、高校輔導員能力提升(少數民族培訓班)等市級項目、課題。推進易班平臺與思想引領🙂、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對接融合👩🏿💼,獲“易班全國十佳工作站站長”稱號🤹♀️。實施2017版《學生管理服務手冊》📼👼🏼。資助工作管理與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榮獲“2017年上海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在第十五屆“挑戰杯”中獲得優異成績。進一步豐富第二課堂活動,打造高水平藝術團隊體育團隊,構建海洋特色體育運動育人平臺,龍舟隊代表上海市參加第十三屆全運會獲“一銀二銅”的好成績,被授予“上海市群眾體育工作優秀集體”稱號🧘🏼♂️。
2.深化本科教學工作
優化本科人才培養結構🤹🏼。申報新專業2個,入選市屬高校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建設項目4個📲。新增英語第二專業、雙學士學位教育。新增市級精品課程2門、全英語示範建設課程2門、在線課程2門🤶🏿,市教委重點建設課程15門、重點教改項目2個,入選農業部首批“十三五”規劃教材22本。新增市級創新項目132項,入選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推進“卓越農林計劃”。遊學項目嵌入教學計劃🈶,推行整建製海外交流。啟動2018版培養方案的製定工作🤞🏻。製訂《2017-2020年繼續教育學院轉型發展與綜合改革綱要》。鞏固完善本科教學教師激勵計劃。組織實施上海高校本科專業自我評估和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迎評工作。成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學指導委員會2個;建設教學實驗室項目8個、投入經費1521萬元。推進海洋特色體育教學體系建設🩼。
3.提高研究生教育和培養質量
做好學位點調整與增設,應用經濟學一級碩士點已經市學位委員會審議通過,海洋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申報工作進入國家送審階段👷🏽♀️。完成3個碩士學位點自我評估✨。形成符合專業學位特點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加大培養過程與學業考核的質量評價。開展28次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編印2017版《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博士、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資格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導師育人責任,完善權責機製👴🏼,開展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遴選工作⚈。新增上海市研究生教育項目6項,累計獲得經費160萬。
4.做好招生及就業創業工作
堅持“陽光招生”👩🏼⚕️🎳。完成本科生秋季招生3029人、春季招生60人,春招錄取資格線有所提高;秋招一誌願率提高0.46%,平均分超線值普遍提高,達一本線率提高4.36%👩🏻🏫。錄取研究生1025名,數量創新高,其中博士生70名。博士生招生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完成2017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就業率、簽約率穩步提升。2017屆本專科畢業生就業率96.80%📓,較2016年上升0.67%;簽約率76.27%,較2016年上升6.91%;畢業研究生666人📩👩🏿🎓,就業率為98.95%🧑🦽,簽約率為82.43%;28名畢業生參加基層🫃🏻、國家項目就業,56人赴西部、艱苦行業就業。首批8家大學生創業企業入駐校眾創空間。落實精準就業幫扶,對少數民族畢業生落實“一生一策”措施。
四、提高科學研究水平🫲👩🏼🏫,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1.加強科學研究
圍繞國家戰略及地方和行業需求🙎🏿🛏,體現學術前沿,形成特色應用面向🙅。梳理和明確各一級學科學位點下設二級學科的研究方向。持續推進“項目庫”☯️、“成果庫”建設👿。全年申報縱向科研項目420余項,立項經費總額達1.13億元𓀏。國家自然基金國際聯合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專項項目實現“零”的突破。國家基金經費比2016年增加52%🦈。獲省部級獎勵6項、學會獎2項🧠、局級獎勵6項。其中,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
2.推進科研平臺建設
加強高水平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建設,成立中葡海洋生物科學國際聯合實驗室。創新與地方合作體製,與舟山市政府合作成立國家遠洋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舟山分中心🦒🧑🏼✈️。上海市冷鏈裝備性能與節能評價專業技術服務平臺獲批上海市級科研平臺。成立遠洋漁業國際履約研究中心,為服務國家海洋戰略提供有力支撐。對接國家軍民融合戰略,推進軍工資質申報。以研發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為核心的深淵科技流動實驗室,研製出萬米級無人潛水器和著陸器,著陸器成功完成11000米級海試。歷時兩年,完成我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建設👩🏽🎨,為期35天的首航任務圓滿完成。🧍🏻♂️。持續推進國內第一本水產外文期刊《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的SCI收錄工作,有效投稿量🦗、海外稿源比例、投稿單位數、下載量及國際用戶大幅提高。《水產學報》再獲“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稱號,再次入選“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3.提升服務社會🐪、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做好決策咨詢工作。參與《“十三五”全國遠洋漁業發展規劃》《遠洋漁業管理規定》編製。對接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組織 “教授博士科技服務團”赴各省市開展科技服務,對口支援貴州🧍🏻♀️、陜西河蟹生態養殖及稻漁綜養技術推廣;開展西藏亞東魚人工繁育⭕️,推動當地產業技術升級。成功舉辦2017年度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技術發展論壇暨第三屆全國稻漁種養模式創新與優質漁米評比和第十一屆蟹文化節暨2017年“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等活動👩🚒。繼續對臺灣苗栗大閘蟹養殖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初步建立科技成果轉化體系,製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施辦法,實現6個項目成果轉化,總金額達574萬元🧑💼。完善創業孵化體系,孵化成功率40%🧑🏻🎤🚳。
五、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推進國際化發展戰略
1.提升對外合作交流能級
製定《意昂3關於推進國際化建設的若幹意見》,加強系統規劃🙂,推進國際化戰略設計。實施東京海洋大學、韓國海洋大學合作的教育部“亞洲校園”計劃🧰,實現中日韓三國高校國際課程學分的互相認證和校際聯合培養🏂。加入歐盟Erasmus+項目,每年選派師生赴歐盟相關高校交流學習。全年與國(境)外的10所大學簽署或續簽合作協議;接待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9個團組來訪🧏🏻;舉辦5場大型國際學術會議以及26次外國專家講座👨👦👦;面向研究生聘請外國專家開設“前沿課程”10門👧🏼,聘請來自11個國家的18名外籍教師長期任教。進一步深化滬臺人文科技交流,派出8個團組赴臺,接待近百余名臺灣學子來校進修或參訪🚧。與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的第四輪辦學合作通過教育部審批👨🏼🦱,並通過上海市教育評估協會認證。
2.推進留學生教育,加強中外學生交流
拓展學生國(境)外交流工作👨🏽,設立263個項目,選送379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赴境外學習和實習㊗️,103名學生赴國外參加國際會議或海上實習調查,派出交換學生217人🙎🏿♂️。努力擴大國際生規模🍭,接收留學生269名➙,比去年同比增長34%,生源國增長到38個👩🏽⚖️,比去年增加7個⛹🏿♀️。積極借鑒國際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培養方案👩🏻💻,探索中外學生同堂上課。推進全英文課程建設,現有24門全英語授課課程,其中6門獲批“上海市示範性全英語教學課程”,建設了11個全英文碩士專業。推進國際學生教育管理趨同化,不斷提高管理服務水平,豐富國際生在華體驗🟣。
六、深化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1.深化人事製度改革
召開師資工作會議🤜🏿、人才工作會議,形成以《人才發展指導意見》為核心的人才工作製度體系。完善二級學院“任務+績效”的經費撥款方案,落實機關及直屬部門“崗位+業績”的分配撥款方案🫲。完成2013-2016年聘期考核工作。開展2017-2020年專業技術崗位聘任工作🚼,新聘教職工135人,其中正高21人🤳🏼、副高57人👂🏼💬。啟動2017年校聘高級專業技術崗位聘任工作。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引育結合,以高層次人才引進及高水平團隊建設為抓手,提升師資水平。2017年新進教職工115人🦓。聘用高層次人才10人;續約高層次專家7人;申報人才計劃及獎項19項39人次。新增國家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水產崗位科學家6位,我校水產崗位科學家數達10位🏋🏿🤨。崔維成教授獲全國創新爭先獎👨🔬,國際履約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並獲“上海市工人先鋒號”稱號。唐建業教授入選美國皮尤海洋學者名單,是首位來自中國高校系統的入選者。加強教職工進修培養工作👩🏿🦳,56名教師獲各類培訓計劃支持🥂,104人參加校第十四期FD培訓並順利結業🧑🏿⚖️。做好人事服務保障工作🧀,為43人次辦理落戶申報、居住證積分等服務。
七、提高管理服務效能,服務保障學校發展
1.完善內控製度建設,提升學校治理水平
持續落實章程執行方案🙏🏿。著力推進信息化要求下的事務流程再造🛣。初步形成學校內控製度體系🐇👨🏽⚕️。修訂學校采購管理辦法,出臺細則☣️,逐級落實分級采購職責,完成采購項目122項👩🏼✈️,實際采購金額9123.36萬元。強化審計監督🚹📨,完成各類審計項目196項,審計資金19.4億元,提出審計建議83條📟。編製完成業務運行報告👨👩👧👦、人力資源報告🩶、財務報告、審計報告。
2.推進預算財務與資產管理工作
圍繞學校中心工作🧲,積極籌措資金,加大預算執行力度,加強績效管理,建立透明的財務意昂3製度。完善部門預算編製🙎🏼♂️,出臺學校項目庫管理辦法。規範國有資產管理,形成歸口管理、分工合理、職責清晰的管理體系👩🦽。加強公務卡執行管理,全年公務卡使用業務量超過4.09萬筆,比上年增加258%🚑。完成財務報銷憑證約5.8萬筆🤷🏿♀️。完成學生教育收費1.2億余元,收費率達99.51%。
3.優化資源配置與使用
進一步完善實驗室管理流程🦹🏿♂️、固定資產管理製度。推進學校分析測試中心平臺實驗室平面及功能布局優化,完善二級公共服務平臺及體系建設。繼續推進學校實驗室房屋資源有償使用政策的製定和實施,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上線運行。科教實訓基地正式啟用,海洋科技大樓開工建設👨🦯➡️,遊泳館項目已完成開工前各項手續。對現有和擬建基地進行再定位,擬定《科教基地功能強化計劃》🕓🔁。落實科技園“一體兩翼”建設🥘,積極融入市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遠洋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六大平臺已全面入駐臨港海洋高新園區。啟動校辦企業規範清理。持續推進智慧校園建設🤵🏼。
4.提高綜合管理服務保障能力
平穩推進大後勤改革🧑🏻🦽➡️🌃,原後勤服務中心機構𓀈🕣、人員有序劃轉👩👩👧🦹🏼♀️。對物業管理監督力度進一步加大⛹🏼♂️。房屋統計與辦公用房使用實現精細化管理,調整辦公室96間🤮,完成2316間房屋年度統計🧔🏽,完成79名教師住房安置。應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利用新技術降低綜合能耗🦒,取得實效。2017年完成大小修繕工程171項,金額總計約2251萬元。推進綠色⚒、健康校園建設。落實防汛防臺預案🕵️♀️,確保汛期校園安全。加強基地管理🫷🏼🚴♀️,完成象山基地產證辦理工作🎒🙇🏻♂️。濱海🤸🏼、象山🙇🏻、大洋山👩🏽🏭、枸杞島等科教基地接待師生2137余人次😣。圖書館創新管理🫨,完成“移動自助圖書館系統”升級。
5.深化落實民主管理,構建和諧穩定校園
召開第八屆教職工代表大會,順利完成教代會和工會換屆工作👫🏻。教代會充分發揮參與民主決策🐻、管理和監督功能🚵🏿,提出10大類48項建議🧑🏿🌾🤸🏻,完善議題解決和反饋機製。構建保障體系,“幫困送溫暖”等活動形成製度化。教職工文體協會活動豐富,關心服務女教工工作進一步加強。
推進校園綜合治理。定期開展消防設施和隱患排查工作。重點區域和重要場所基本實現全方位監控。2017年完成征兵68名、安置退伍學生66名。完善保密製度🧑🏼🦳,強化保密管理🤞🏿。持續推進黨務、校務意昂3工作。重視信訪工作,解決教職工合理訴求🧕。關心離退休老同誌📜,做好服務保障🦑。拓展校友工作,調整理事會成員結構,建設基金會網站和小額捐贈平臺,校教育發展基金新增獎助學金項目8個👰♂️,金額198萬元,匯聚各方資源助力學校發展。
同誌們🤩,剛剛過去的2017年是學校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我們堅定不移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突出問題導向🎲,強化責任擔當☘️🧲,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基層黨建工作、黨風廉政建設和黨內監督工作三大主體責任👩🦽,使學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這一年,學校光榮入列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學科高校。從傳統的水產大學向新型海洋大學的格局轉型得到了新發展,能力建設取得新進展,功能得到新提升,製度供給不斷增強,治理機構、治理體系🧜🏻♀️、治理能力有了新的豐富。
這是全體教職工共同努力、齊心協作的結果🪣,是離退休老同誌、各民主黨派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學校黨委對大家一年辛勤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回望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認識到,學校現在的發展🧑🦳🤵♀️,與“雙一流”要求下建設高水平特色大學的建設目標,與師生員工、社會各界的期待仍存在著不小差距☀️:校內學院之間🍚👰🏻、學科之間發展還 “不平衡不充分”🍈;聚焦一流學科建設的學科布局調整與優化仍需大力推進。適應國家戰略和上海需求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仍有待完善。支撐高水平特色大學建設的師資隊伍水平仍有待提升🟢。提升科學治理能力的體製與機製建設仍亟需加強🪒。在新的一年裏,學校領導班子將進一步提高引領發展、破解難題的能力,團結帶領廣大師生員工,使學校教育事業再上新臺階🦈😽。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是“雙一流”要求下實現內涵式發展的高水平特色大學建設邁上新臺階再啟程的一年,是進一步落實全國思政工作精神,提高人才培養能力核心點的深化之年。我們要繼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切實把廣大師生員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動學校事業發展中來,共同為加快建設更有精神高度、更有學術深度、更有創新力度、更有人文溫度的高水平特色大學而努力奮鬥💅!
學校黨委將以落實“三大主體責任”為抓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上級黨委關於意識形態工作的決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加強宣傳思想工作隊伍能力建設,加強意識形態重點領域引導,堅決守好意識形態紅線底線。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以系統謀劃👩👩👦、抓好隊伍📋、精準發力,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結合市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實踐活動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當新時代排頭兵🧛🏻、先行者”大調研,不斷強化幹部理想信念教育,堅持不懈改作風🙎🏻♂️、轉作風💖,以作風帶黨風,以作風促校風,推進學校整體風氣進一步好轉;以做好迎接新一屆市委巡視準備工作為著力點,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斷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製約,營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的良好發展環境🙋🏿。
學校將遵循“突出重點、整體建設、支撐轉型🖕🏻、提高質量”的總要求,深入推進高峰高原學科建設方案和一流學科建設方案的實施,以一流學科帶動學校學科水平的全面提升;優化專業、學位點布局🔅,推進一流學科建設要求下的人才培養改革🧵⏪;完善科研運行管理保障製度,進一步提升科學研究水平;以學校國際化建設若幹意見為統領👩👩👧👦,進一步推進國際交流合作;以完善基層教學科研組織和優化績效評價與薪酬分配為抓手,進一步加大一流師資隊伍力度;完善內部治理與保障;開展“智慧校園”建設;推進文化傳承創新,把“特色化、國際化、信息化🧚🏻♂️、法治化”貫穿高水平特色大學建設的始終🧑🚒,為推進學校邁向建設世界一流特色大學👩🏻🚒🚃,打好基礎,創造條件。
同誌們,過去的成績🏟,凝聚著全體zmxzyy.cn人的心血與智慧;未來的發展🔮♟,呼喚zmxzyy.cn人的責任與擔當。為者常成,行者常至。讓我們在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更加積極融入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埋頭苦幹,同心譜寫好中國夢的zmxzyy.cn新篇章!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