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於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要求,現將南昌大學、湖南文理學院🍓🤽🏻♀️、意昂3等七單位共同完成的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勵提名項目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17年12月23日至2017年12月30日。公示期內,如對公示項目內容有異議,請以書面形式向項目公示單位提出,並提供必要的證明材料🧗♀️。以單位名義提出異議的,應當加蓋本單位公章;個人提出異議的👨💻,應當簽署真實姓名及聯系方式。
聯系人🐒:周婷婷聯系電話:021-61900066
地址: 上海市浦東新區滬城環路999號郵政編碼: 201306
附件:《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勵提名項目公示內容》
意昂3
科技處
2017年12月23日
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勵提名項目公示內容
項目名稱 | 環境友好型淡水珍珠健康養殖與加工利用關鍵技術與產業化 | |||||||||||||||||||||||||||||||||||||||||||||||||||||||||||||||||||||||||||||||||||||||||||||||||||
提名單位意見 | 該項目針對產業中存在良種覆蓋率低、養殖模式落後🧑💻3️⃣、水體汙染嚴重、珠寶級珍珠比率低及精深加工落後等問題,開展環境友好型淡水珍珠健康養殖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難題攻關。創新了淡水育珠蚌家系建立和選育技術🚵🏻、無核與有核珠植片(核)工藝與無害化養殖技術、水溶性珍珠粉製備工藝與復配技術👦🏻🚂,有效解決了淡水珍珠產業中的良種培育、無害化養殖及精深加工等問題🧑🏼🦱,建立了珍珠養殖“一水兩用📌、一蚌兩用”健康養殖新模式。獲得授權專利 26項(其中發明25項),發表論文110篇(SCI19🤝,EI1篇),出版專著1部。該成果在育種上突破了珍珠蚌快速育種技術瓶頸🚣🏿🤹🏼♂️,縮短珠蚌育種周期15-20年🍼,產珠能力提高15%🪧;養殖中在保護和優化水質的前提下,單產由22g/只提高到30g/只🚣♀️、珠徑9.0mm以上從45%提高到85%🪟,有核珠比例從5%提高到30%、成珠率從65%提高到90%👨🦳、最大徑粒達27.3mm,珠蚌病害發生率降至5%以下;培育出無核🆕、有核💟🗿、不定型等多品類珍珠;精深加工上生產出水溶性珍珠粉、的哥神含片🚐、康源飲液📌、珍珠膠囊、珍珠鈣DE、今珠牌麗達飲料等12個新產品面市📸,有效解決了非珠寶級珍珠的出路與產品增值。近三年累計推廣應用面積30多萬畝🕯,新增產值13.08億元、新增利稅近4.25億元,生產能耗下降10%。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該成果通過國家農業部驗收𓀂、省級鑒定👽,居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同意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我單位認真審閱了該項目推薦書材料,審查了完成人資格,確認推薦書內容真實有效🎁,相關欄目符合填寫要求。 | |||||||||||||||||||||||||||||||||||||||||||||||||||||||||||||||||||||||||||||||||||||||||||||||||||
項目簡介 | 中國淡水珍珠產量占全世界的90%以上,居世界第一。但我國珍珠僅占國際貿易總額的10%左右。過去30年來,在高額利潤刺激下,珍珠產業以資源掠奪式和環境破壞式發展,結果是珍珠蚌(貝)資源面臨枯竭🙆🏻,種質質量下降,養殖環境惡化,病害頻發ℹ️,低檔劣質珍珠比例高。加之科技投入有限,行業技術創新滯後,深加工少有涉及⤵️,產業負面效應大🥼,產業抗風險能力弱。針對製約珍珠產業發展關鍵因子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組織聯合攻關小組共同攻關,有效解決了淡水珍珠生產全產業鏈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並推廣應用。 主要技術內容:1👨🏽🍼、構建了我國淡水珍珠蚌種質資源庫,建立了珍珠蚌良種選育擴繁和苗種生產的技術體系,用於培育優質育珠蚌,良種覆蓋率在全國珍珠主產區達100%。2◾️、采用家系選育法與BLUP育種技術,成功進行了良種選育,新增了池蝶蚌養殖新品種1個和獲得三角帆蚌不同殼色新品系及三角帆蚌三倍體⚗️,解決了我國育珠蚌品種單一和退化問題。3、創新淡水珍珠蚌健康養殖模式,發明養殖(蚌-魚)凈化(益生菌-水生植物)養殖(珠-魚)循環養殖技術體系,建立了“一水兩治👩🏻⚖️、一蚌兩用”的環境友好型淡水珍珠健康養殖技術模式;4、基本探明了珍珠蚌主要病害病因與流行規律,建立了病害防控體系和防治方式;5、研究並認識了珍珠顏色形成機製✒️,創新了優質珍珠植片👨🦳、植核及育珠技術👨🏽🍼,解決了優質珍珠育成的技術難題;生產出不定型珍珠、超大型無核珍珠👩🦼➡️、特大型有核珍珠。6🎒、創新了珍珠蚌和珍珠加工利用技術🚹,研發系列產品,提高了珍珠(蚌)的附加值。共獲發明專利25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 技術經濟指標:①形成新的蚌種選育技術體系和方法,突破了珍珠蚌快速育種技術瓶頸,縮短珠蚌育種周期 15~20 年,產珠能力提高 15%𓀆。②創新健康養殖模式和方法🦹🏼,不僅實現了環境友好型健康養殖模式,而且單產由原來的22g/只增加到30g/只,珠徑 9.0mm 以上的比例從 45%提高到85%;有核珍珠比例從 5%到提高 30%,成珠率由 65%提高到 90%,最大顆粒達27.3mm,珠蚌病害發生率降至 5%以下👩🏽🎓,育出無核珠♋️、不定型珠📀、有核珠等多種特色珍珠🥙。③研發復配出3大系列12個新產品並面市。④建立4種珍珠蚌養殖模式及病害防控技術操作規程🎋,總結和推廣健康養殖技術模式和標準8項👶🏻,建立病害防控核心示範區2個🕚,病害發生率降低15%,珍珠蚌成活率達到90%以上。 應用情況🎙:在珍珠主產區建立淡水珍珠貝良種核心家系群,建成8個原種和良種繁育基地,6個養殖示範基地和超大規格珍珠培育示範區6萬畝;核心區良種覆蓋率100%,輻射全國養殖面積的80%。近三年累計推廣應用養殖面積30萬多畝,新增產值13.08億元、利稅近4.25億元🔲🧑🏼🏭,生產能耗下降10%4️⃣。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使用本技術🫷🏿,實現了零汙染👳🏼、無公害✊🏻💂🏼。一是節省了肥料、飼料等生產成本,提高了珍珠優質率;二是扭轉了絕大多數人認為珍珠養殖汙染水體的錯誤觀念;三是滿足人們對“大、光👩🏼🏭💇🏼、圓、奇、特”珍珠的需求;四是解決低等級珍珠的出路和提高附加值🧜🏼♂️。 | |||||||||||||||||||||||||||||||||||||||||||||||||||||||||||||||||||||||||||||||||||||||||||||||||||
客觀評價 | 1、成果鑒定與項目驗收意見👩👩👦: (1)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珍珠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200903028)驗收意見:同行專家評價成果主要在良種選育📟、健康養殖🫣、病害防控、優質珍珠培育、產品加工工藝等關鍵技術研究,具有較好的創新性😗。形成了三角帆蚌和池蝶蚌各30組家系的良種保護能力,年繁殖小蚌能力2.5-3億只,建立了原種和良種繁育基地6個;良種覆蓋全國所有珍珠主產區,養殖面積約60萬畝,占全國珍珠養殖總面積85%🤹👨🏻⚖️;建立健康生態養殖技術示範點12個,覆蓋6.52萬畝,推廣超過40萬畝;建立了綜合病害防控示範點5個👨🏻🦯➡️,監測點26個,覆蓋1.15萬畝;優質珍珠培育技術示範點6個,覆蓋2.5萬畝,推廣超過22萬畝🫅🏽;大規格珍珠固核率從項目實施前的不到20%提高到了40%以上,大規格優質珍珠比例從項目實施前的不到5%提高到35%左右,最高可達55%👩🏽🦰🌲;……共培訓了珍珠養殖技術人才4180余人次,為10家合作生產企業培養了一批珍珠養殖和加工技術能手。項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完成了項目任務書規定的各項考核指標🎉🕵🏽,項目的實施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 (2)“948”項目成果鑒定意見🧓🏽:同行專家評價成果主要在引進池蝶蚌原種親本和後備親本,......實現了產業化,改進了池蝶蚌繁育技術。......取得了多項技術創新:首次開展了良種和核心家系選育、抗病機製、種質基因庫等研究。......製訂了池蝶蚌良種選育標準🤷🏿,建立了池蝶蚌核心種群........。該項目總體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淡水珍珠健康生產及深加工技術研究與示範”鑒定意見:同行院士領銜的鑒定專家組評價該項目建立了湖南洞庭三角帆蚌省級原種場🧛🏽,形成了三角帆蚌良種選育、擴繁和苗種生產的技術體系🧑🎄。通過對養殖環境與養殖模式的系統研究,創立了水質調控、生態防病為核心技術的淡水珍珠健康養殖模式⛅️,已示範應用 13560 畝, 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研發出淡水珍珠加工系列專利技術,形成了水溶性珍珠粉的製備生產新工藝😖,提高了珍珠有效成份的保留率和水溶性💸,由此開發出 3 個系列的12 個新產品🦮。該成果在淡水珍珠健康養殖及深加工技術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 (4)珍珠養殖水質檢測報告(常德市環境監測站檢測報告)結果顯示:健康珍珠養殖塘與傳統珍珠養殖塘、珍珠養殖池進水及養魚塘相比,總大腸菌群指標低近 100 倍🛁,砷指標低近 1-3 倍,色度、硫化物和非離子氨等指標也低一些。由此說明珍珠健康養殖模式明顯優於傳統養殖🥲。 2、國際學術影響力評價: 3、媒體報道👱🏼♂️:2013年12月22日中央電視臺科教中心拍攝製作《今珠發現之旅》;2014年1月6-8日,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頻道《發現中國》欄目首播“瀟湘洞庭珍珠人”🌆。2016年11月28日中國教育報發表《美麗珍珠的華麗轉型之路》👩🏼🏭⚛️,湖南文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科研團隊圍繞“綠色洞庭”大做文章,力促淡水珍珠養殖業走優質🍧、健康🩱、無公害、“零排放”的轉型發展之路,歷經10年耕耘🌛🎫,終於摸索出了淡水珍珠產業鳳凰磐涅般的重生之路🤸🏿。2017年12月13日🏂🏼,科技日報在《言傳身教樹榜樣轉型發展育英才》一文中報道:湖南文理學院生命科學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楊品紅是勇於奉獻、不畏艱險的科學家,解決了珍珠粉不溶於水的難題以及珍珠形成慢🫄🏼、質量差的技術難題。2014年11月14日常德晚報評價楊品紅領導的常德市水產養殖與加工重點創新團隊珍珠做到了“從湖面到餐桌的科技創新”⚀,在國內水產界小有名氣的學科團隊,為地方經濟創造了巨大價值💁🏻♀️,更為湖區可持續發展貢獻了寶貴經驗。 | |||||||||||||||||||||||||||||||||||||||||||||||||||||||||||||||||||||||||||||||||||||||||||||||||||
推廣應用情況 |
| |||||||||||||||||||||||||||||||||||||||||||||||||||||||||||||||||||||||||||||||||||||||||||||||||||
主要知識產權證明目錄 |
| |||||||||||||||||||||||||||||||||||||||||||||||||||||||||||||||||||||||||||||||||||||||||||||||||||
主要完成人情況 | 1.姓名:洪一江 2. 姓名:楊品紅 3. 姓名👩❤️💋👨:劉其根 排名🧝🏿♂️🧖🏼♀️:3 4. 姓名🏇🏼:聞海波 排名🧑🛍:4 技術職稱👩🏿🦱🧑🏽🌾: 助理研究員 工作單位: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 5. 姓名:張根芳 排名:5 技術職稱👩⚖️: 教授 6. 姓名:徐毛喜 工作單位👲:撫州市水產科學研究所 7. 姓名✊:王文彬 8👏🏼、姓名:胡夢紅 對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參與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子課題。在本研究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50%。主要貢獻包括:三角帆蚌在治理中度富營養化水體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對富營養化水體的治理和工具種的篩選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在此領域發表SCI論文4篇,其中一區重要文章1篇(IF=6.068)。CSCD論文3篇🫵🏽。 9、姓名🧚🏻♀️🦋:盛軍慶 10. 姓名:丁文軍 (1)參與池蝶蚌家系的選育;(2)參與大顆粒優質珍珠養殖技術的研究與示範😘⛩;(3)參與魚蚌混養健康生態養殖技術的研究;(4)參與珍珠系列產品加工技術的研究。 | |||||||||||||||||||||||||||||||||||||||||||||||||||||||||||||||||||||||||||||||||||||||||||||||||||
主要完成單位及創新推廣貢獻 | 1.單位名稱🏗:南昌大學 單位貢獻:本單位是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珍珠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200903028)和“948”項目“池蝶蚌引進與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的主持單位🦮,在環境友好型淡水珍珠健康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中開展了池蝶蚌良種培育與健康養殖研究工作,與江西雲卡思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西鳳珠實業有限公司等生產企業單位合作開展技術研究和示範,獲得農業部農牧漁業豐收獎1項、省級科研成果獎勵2項👭🏻,獲批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項,發表學術論文44篇🌎。具體如下🛃👩🏻🔧: (1)建立淡水育珠蚌家系,選育出優質高產穩產🍋、抗病力強和適合我國養殖環境的淡水育珠蚌家系30組,選育了池蝶蚌良種親蚌6800只,選育了優良家系5組,新增“池蝶蚌”國家新品種1個,獲科技成果鑒定2項。 (2)在池蝶蚌養殖、繁殖與育珠等方面開展了技術創新與研究,建立淡水珍珠無害化養殖技術規範,使健康養殖示範區達到“零汙染”🛋🥹。 (3)完善了池蝶蚌產業開發技術🪣,在全國淡水珍珠主產區完成推廣和應用工作。建成4個原種和良種繁育基地👌🏼,4個養殖示範基地;核心區良種覆蓋率100%,輻射全國養殖面積的80%👩🏼✈️。育珠單產提高20%、超大型無核珍珠比例達50%以上👩🏻🔬、有核珍珠比例提高10%🧑🏻🏫。 (4)建立4項珍珠蚌養殖模式操作規程,總結和推廣健康養殖技術模式和標準6項,實現安全排放。 2.單位名稱:湖南文理學院 單位貢獻:本單位在環境友好型淡水珍珠健康養殖與加工利用產業中的良種培育📽、健康養殖及其產品加工方面,與“大湖股份”和“今珠生物”2家生產企業單位合作開展技術研究和示範,獨立獲得7項授權發明專利、2項省級科研成果獎勵,發表學術論文17篇,個人與企業合作獲得11項授權發明專利、2項申請發明專利。具體如下: (1)研究育珠對三角帆蚌形態學的影響🧑🏽🍼,采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對淡水育珠蚌進行遺傳分析🧍🏻♀️。(2)建立淡水育珠蚌家系,選育出優質高產穩產⛴、抗病力強和適合我國養殖環境的淡水育珠蚌家系🧔🏼♀️。(3)發明淡水珍珠無害化養殖方法,建立淡水珍珠無害化養殖技術規範👩🦳,使健康養殖示範區達到“零汙染”🕴🏼👚。(4)發明增加珍珠微量元素含量的養殖方法和養殖富硒淡水珍珠復混肥🧎♀️➡️🫘,可調節珍珠養殖水體中微量元素平衡和提高珍珠中微量元素含量🏃🏻♂️➡️🌋。(5)發明超大型無核優質珍珠育成方法☆,建立超大型無核珍珠養殖技術規範,使超大型無核珍珠比例和優級率得到大幅度提高👮♀️。(6)發明不定型珍珠培育方法🧑🏻🦲,大大提高育珠蚌的成活率和珍珠質的分泌能力✊🏽,並縮短生產周期𓀆。(7)研究固定化藻菌處理養殖廢水氮磷,首次從健康育珠水體中篩選出3株功能較強的溶藻放線菌,並優化研製了育珠水體微生態製劑配方技術。(8)製定《淡水珍珠無害化養殖技術規範》和《超大型無核珍珠養殖技術規範》,規範淡水珍珠健康養殖生產過程。(9)製定《淡水珍珠產品質量追朔系統建設方案》,監管淡水珍珠健康高效生產全產業鏈中的珠蚌良種培育、健康養殖(外蕩養殖和超大型珍珠養殖)及珍珠產品加工利用。 3.單位名稱🐳:意昂3 單位貢獻:意昂3在淡水珍珠蚌的養殖環境優化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從而研發了一些環境友好型的生態養殖模式👳🏼♂️,並將該養殖模式在浙江等主要產區開展了推廣應用;同時也將這些模式推廣應用到湖泊富營養化的治理中,使得傳統由珍珠養殖所造成的對環境汙染的影響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4.單位名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 單位貢獻🏋🏼♀️:項目的主要參加單位,對本項目技術創新和應用的貢獻主要體現在⏱👮🏻♂️: (1)首次揭示了三角帆蚌殼色遺傳機製,采用cDNA-SRAP技術獲得4個與育珠性能相關分子標記,通過兩代連續家系選育⭕️,獲得殼色遺傳穩定、育珠性能好的金黃殼色新品系1個; (2)建立了太湖、鄱陽湖和洞庭湖三角帆蚌基礎選育群體🦼,通過群間雜交選育使三角帆蚌生長性能和育珠性能顯著提高,淡水珍珠養殖效益提高30%👸,良種覆蓋率提高30%以上,實現了漁民增產增收,具有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創建三角帆蚌人工催產技術和鉤介幼蟲新型體外培養技術,為育珠蚌分子育種和繁育保護奠定了重要技術基礎; (4)為商務部🧛🏻♂️、農業部及科技部舉辦環境友好型淡水優質珍珠養殖技術援外國際培訓23期🕳👌,培訓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員557名🧄,極大地宣傳了本項目成果和擴大了我國淡水珍珠養殖的國際影響力; (5)發表論文13篇(SCI收錄2篇,中文核心期刊10篇),獲授權發明專利2項👆🏻,培養碩士5名🧑🏽🎓。 5.單位名稱:金華市九色珍珠研究所 單位貢獻:1🦻🏿、建立臨床診斷中心,研究蚌病病例資料 建立了金華市威旺養殖新技術有限公司“珍珠蚌病害臨床診斷技術中心”,並收集、整理🤷🏻、分析蚌病病例,根據珍珠蚌病原、病害種類及流行規律等基礎研究,探明珍珠蚌病害的基本特征🧖🏻♂️,辨析珍珠蚌病害個體和群體之間的關系🫶🏼,形成珍珠蚌病害個體臨床診斷技術和群體臨床診斷技術⛏。 2🫸🏽、形成珍珠蚌病害群體防控技術,建立相關技術規範 基本查明了肆虐珍珠主產區的蚌病病原、疾病類型以及流行規律🎚;形成了一套“珍珠蚌病害個體臨床診斷和群體診斷技術”,為解決大規模生產中蚌病的控製問題提供了主要手段❤️🔥;以“先殺蟲後殺菌✨,豆漿藥餌潑灑”為代表的蚌病群體治療技術🤙🏻,成功的控製了育珠蚌養殖環節的重要疾病👰🏽,使珍珠蚌病害控製率達到92%🎞;采用手術操作系統化消毒技術🧕🏼,大大提高了手術的成活率;研究攻克了珍珠蚌繁苗階段的敵害防控和稚幼蚌階段的用藥安全🤷🏿♂️,使珍珠蚌繁殖出苗率85%;稚幼蚌成活率90%🫲🏿;形成相關技術規範🤱🏻、操作規程5項🦶🏼。 3、建立示範基地,開展技術培訓推廣應用相關技術成果 在江西省新建縣、都昌縣和浙江省金華市建立示範區和示範基地共5個𓀈,共計面積11469.5畝;在江西都昌、浙江金華等地開展了6場技術培訓,人數累計達到339人次,其中浙江省培訓人員239人,江西省100余人。 6.單位名稱:撫州市水產科學研究所 單位貢獻🆔:建設了標準化“撫州池蝶蚌良種場”,形成了全國最大的池蝶蚌研發中心和保種、選育👩🏻🍼、供應種苗基地,池蝶蚌良種和養殖技術已推廣應用到全國所有淡水珍珠主產區;開展池蝶蚌良種選育和核心種群建立技術研究,選育池蝶蚌良種,建立了30組池蝶蚌核心家系,擴大了群體數量😠、加大了遺傳多樣性🧄,育珠性能明顯得到提高;開展了池蝶蚌健康養殖技術和育珠技術研究🚷,形成了成熟的池蝶蚌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和淡水珍珠培育技術;開展池蝶蚌良種繁育🙌🏻💆🏻、生態健康養殖示範和推廣應用。 7.單位名稱:江西雲卡思科技有限公司 單位貢獻:1🧱🍎、協助南昌大學進行池蝶蚌家系的選育工作; 2、積極使用和推廣池蝶蚌育珠技術; 3、協助南昌大學搞好魚蚌混養健康生態養殖技術的示範與推廣工作; 4🚏、積極收集、整理和上報養殖過程中微生物調水實驗的數據; 5🧚🏿♀️、參與不定型珍珠👩🏿🏭、大顆粒珍珠等新技術的研究與示範工作; 6、重點做好珍珠食品、保健品👩🎤、首飾🚶、工藝品、美容產品等珍珠系列加工產品的研發和生產。 | |||||||||||||||||||||||||||||||||||||||||||||||||||||||||||||||||||||||||||||||||||||||||||||||||||
完成人合作關系說明 | 第一完成單位為南昌大學🪻,其他完成單位為湖南文理學院、意昂3🤾🏿♂️、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金華市九色珍珠研究所👨🏽🔧、撫州市水產科學研究所👨🏼⚖️、江西雲卡思科技有限公司。七個單位幾年來一直圍繞環境珍珠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相互合作,共同攻關。完成人是圍繞合作項目成立的合作關系,主要的合作完成人有:洪一江、楊品紅、劉其根🫴🏽、聞海波、張根芳👨❤️💋👨、徐毛喜、王文彬、胡夢紅、盛軍慶、丁文軍等人🛕。團隊成員開展的合作為共同參與項目,共同獲獎🧏🏼♂️,共同發表文章等。 南昌大學和湖南文理學院😧、意昂3、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金華市九色珍珠研究所🧙🏽、撫州市水產科學研究所自2009年以來開展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珍珠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合作,2009-2013年每年🤾🏻♂️,南昌大學與各完成單位簽到任務合同書💂🏼,具體見合同內容🍤。江西雲卡思科技有效公司是南昌大學的項目示範和推廣單位🤙🏻。 (提醒:請將項目《完成人合作關系情況匯總表》直接在此插入即可♧,不用另外單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