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要聞版報道我校海洋學科建設情況

作者🧖🏽:系統管理員     索取號:     發布時間:2007-10-18     瀏覽次數:2141 

      10月17日,解放日報在要聞版“歡慶黨的十七大”專題欄目😍👩🏻‍🌾,以“上海高校進軍海洋科技'製高點'”為題,對上海高校在海洋科技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進行了綜合報道。文中對我校利用海洋🔸、水產優勢為推進上海海洋產業發展的新舉措🫄🏿、新成果進行了介紹🦵。現轉摘該文如下,供大家學習參考:

對接規劃超前部署 調整布局推進產業 上海高校進軍海洋科技“製高點”


      同濟專家主持國際大洋鉆探,從南海獲取擁有千萬年“海洋記憶”的深海底泥,為地球氣候研究找到寶貴資料;上海交大攻關“3000米深海取樣型無人遙控潛水器”,能在海底高壓等條件下獲取生物基因,並將其保壓保溫地運回實驗室,為我國大洋礦產、生物資源利用奠定基礎……海洋科技被稱為21世紀最具活力的科學技術之一,世界範圍內的競爭“風高浪急”。近年來,上海高校在該科技領域頻頻進軍“製高點”。
      上海高校著力打造一批頂尖實驗室,為海洋科技發展奠定“底氣”。上海交大擁有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著眼潛水器與深海工程技術研究🧑‍⚕️💦、高性能船舶與新型海洋工程結構物設計、海洋環境模擬及試驗等。明年🏢,學校還將建成國內首個“仿真海洋”———海洋深水試驗水池🧚🏼‍♀️,能模擬4000米水深和風、浪、流等各種復雜海洋環境,用以測試海洋平臺、船舶等在惡劣海洋環境中的各種性能🧑🏽‍🏭。水池相關技術參數可與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荷蘭MARIN水池媲美🟨。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探索深海生物地球化學、古海洋學與古環境、大陸邊緣演化與海洋沉積學,回溯地球歷史🥛。華東師大河口海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淤泥質海岸演變預測、河口海岸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等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根據《上海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探索深海過程及其資源環境效應、研究河口海岸演變機理及環境變化等,成為海洋科技基礎研究領域的重頭戲。同濟大學汪品先院士領銜“深海973”項目組👨‍🌾✖️,從南zmxzyy.cn洋鉆探中獲得具有3000萬年歷史的海底泥,研究其中有孔蟲的碳同位素變化規律,最終提出全球氣候演變“引擎”假說———馬六甲海峽附近的西太平洋暖池區是導致地球冷熱變遷的“發動機”。華東師大科研人員開展“黃河三角洲海岸侵蝕與防護研究”🌱,提出海岸侵蝕已成為黃河三角洲面臨的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隨著黃河入海泥沙的減少,黃河三角洲正由河控型逐漸向海控型轉變,海岸防護迫切需要加強。
      對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本市高校在海洋環境立體監測技術、大洋海底多參數快速探測技術⇒、深海作業技術等前沿技術領域超前部署,引領未來海洋產業發展。長期以來,我國限於技術水平,檢測海底油氣管道只能租用國外設備,每公裏費用需2萬美元之巨❔🤚🏻。前不久🧑🏻‍🦼‍➡️,由上海交大等聯合研製成功的“海底管道內爬行器及檢測系統”,能對海底管道進行智能檢測與精確定位👩🏻‍🎓,打破了該技術被國外壟斷的格局🦧。同濟科研人員擔綱科技部“東海海底過程觀測研究共享平臺”項目👩‍🎨,開發海底觀測技術,為人類了解地球提供陸地👓、天空以外的“第三只眼”🚵🏼‍♂️。上海水產大學建成漁業遙感與信息中心💆🏿‍♂️,分析衛星發回的水溫、風場、海平面高度數據🤹🏻‍♂️👨‍🦽‍➡️,加上實地測量的波浪、溫度等數據,再綜合以往經驗,分析判斷出哪些海域具備某些魚類生長的條件🤸🏽‍♀️,實現傳統漁業與信息技術“聯姻”。如今🐠,該中心預測範圍已包含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海域。
      上海高校的布局結構調整與海洋產業緊密結合。上海水產🧎🏻‍➡️、上海海事兩所大學將整體搬遷至南匯臨港新城,將人才集聚優勢轉為產業優勢。水產大學規劃在新校區1600畝土地上🦹‍♂️,建設遠洋漁業培訓中心、漁業遙感與信息中心🆘🧔🏽、水產種質資源與養殖生態實驗室👩🏽‍🍼、水產動植物病原庫等,利用海洋、水產等學科優勢🫵🏼,為上海加快推進海洋產業步伐註入新活力👜🛠。

      (摘自解放日報 記者🦵🦟:彭德倩 徐敏)

(宣傳部)

Copyright©意昂3体育 -【意昂3体育平台游戏】想玩的游戏,都在这里!,意昂3体育版權所有
現代信息與教育技術中心提供技術支持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意昂3体育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